Pages

Sunday, September 6, 2020

法國思想長廊 - 自然法的捍衛者雅克·馬里旦第二節 信徒與思想者的一生 - RFI -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

dalamlima.blogspot.com

發表時間:

[提要]在二十世紀上半葉,法國五彩繽紛的哲學流派中,雅克·馬里旦走了一條獨特的道路,他熟悉柏格森主義和存在主義的思想,卻沒有追隨這些顯赫的流派。他走了一條寂寞而獨孤的道路,在托馬斯·阿奎納的思想中,尋找到自己的家園。他把堅定的信仰和博愛的人道主義結合起來,在神的世界為人發聲。

問:二十世紀上半葉法國的宗教哲學並不佔據思想界的主導地位,馬里旦的心路歷程似乎有點特殊。

答:是的,我們先看看馬里旦的生活背景。他於1882年11月18日出生在巴黎,他父親是一位律師,他的母親信仰的是新教,這在天主教佔主導地位的法國是少數派。馬里旦的外祖父儒勒·法弗是一位信奉共和理想的政治家,這個理想也就是共和國自由、平等、博愛的核心價值,通過馬里旦的母親,傳遞給馬里旦。馬里旦是位天資聰穎的孩子,從小博覽群書,他在巴黎大學讀哲學,崇拜的是斯賓諾莎。在大學期間,他結識了一位猶太女孩,拉伊莎·烏夫曼,這是一位俄羅斯姑娘,也是才華出眾的人。兩人一見鍾情,並且終生相愛。更難得的是,兩人彼此在思想上互相砥礪切磋,有點兒阿伯拉爾與愛洛依絲的影子。同時,他還結識了一位朋友查理·貝吉,這個人對馬里旦影響很大。

問:查理·貝吉在二十世紀初的法國很出名,但是現在似乎被遺忘了。

答:是的,所以對這個人需要多說幾句。他的激進的社會主義傾向、對平等的追求、對底層民眾的關注,給了馬里旦不小的影響。貝吉是一位堅定的德雷福斯支持者,而且他是左派社會主義者,支持工會鬥爭,所以他和法國社會黨領袖饒勒斯關係密切,他當時在巴黎拉丁區開了一家書店,出饒勒斯的著作《社會主義運動》,結果賠的一塌糊塗,欠了一屁股債。貝吉在德雷福斯事件中,表現得相當的堅定,他認為,為德雷福斯而戰就是為共和國而戰。貝吉還有一個特點,就是他對宗教極感興趣,而且他最後皈依了天主教。專門研究法國知識分子的維諾克總結說,“查理·貝吉不僅體現了共和民族主義,還體現了世紀初有很多人皈依的新天主教。一種完全不同的理智和倫理氣氛,成為戰前那些年月的特點。在這種氣氛中,宗教信仰與好戰情緒,跟饒勒斯與工人運動領導的和平主義相抗衡。”馬里旦就在這種氣氛中開始他的智性生活。馬里旦讀了貝吉的文章,給他寫信表示贊同,從而開始了和貝吉的友誼。在馬里旦夫婦精神上找不到出路,陷入絕望時,貝吉給他們介紹了柏格森的思想,並且帶他們去聽柏格森的講座。雖然馬里旦後來對柏格森哲學有許多批評,但柏格森對生命創造性的強調,一直影響着馬里旦。在他後來的著作《藝術與詩中的創造性直覺》,我們能清楚地看到柏格森的影子。1906年,馬里旦皈依了天主教,而且他的信仰始終如一。有一段時間馬里旦和貝吉之間有些誤會,但兩人都皈依天主教這件事兒又使他們恢復了友誼。可惜貝吉在隨後到來的一次大戰中犧牲了。

問:馬里旦皈依天主教之後,他是以一位天主教哲學家的身份從事研究嗎?

答:可以怎麼說。雖然他的講學、研究工作的足跡遍布全世界,但他主要從事的是聖托馬斯·阿奎納的研究,並且是新托馬斯主義的重要思想家。說到聖托馬斯·阿奎納,聽友們應該知道,他是天主教哲學的集大成者,是中世紀哲學的泰山北鬥。只要我們關心宗教哲學,就離不開他的思想。羅傑·奧爾森在他的《基督教神學思想史》中,有一段話總結了托馬斯·阿奎納在基督教思想史上的地位。他說,“在所有經院哲學的思想家之中,有一個名字出類拔萃、領先群倫,他就是托馬斯·阿奎納。他的重要性對於基督教神學,尤其對羅馬天主教神學而言,無論怎麼說也不會有言過其實之虞。直到二十世紀,阿奎納仍然是天主教的標準與典範。”無論從神學還是從哲學角度看,托馬斯·阿奎納都是一位大天才。有一個故事,說1269年托馬斯·阿奎納與法國國王路易九世,也就是聖路易,一起用餐。在席間他似乎魂游天外,一直在考慮摩尼教的問題。突然他拍桌子大喊,說,我解決了摩尼教問題。並且招呼他的秘書過來記下他的思想,全然不顧餐桌上等着吃飯的法國國王。後來他自己解釋說,他還以為正坐在書桌前呢。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這位宗教哲學大師思考問題之專註。我們下面就要介紹的自然法思想,雖然源自古希臘,卻是在阿奎納手中得到了充分的闡釋。馬里旦所作的重要工作,就是讓自然法的遺產,服務於現代社會,成為人權理論的基礎。

問:這倒是挺有意思,這麼古老的一個思想,竟然可以在現代社會中發揮重大的影響。

答:確實如此。卡萊爾這位英國大學問家曾經說過,政治理論中真正新的東西極少,人類一直重複着那幾箇舊口號,新穎之處只在強調的重點不同。所以聖經中說,太陽底下無新奇之事。只是人類受知識和見識之限,總不斷干蠢事兒。好,我們還是回到馬里旦。

    馬里旦在談到自己走向新托馬斯主義的心路歷程時,說過一段話,“在皈依天主教之後,我開始了解聖托馬斯。從此,我受到了理性的照耀。對哲學的愛好,使我內心得到充實,而在此之前,儘管我曾滿懷希望地在所有現代哲學流派中尋覓,但毫無所獲。得到的只是失望與彷徨。歷經三十年來的研究與奮鬥,我迄今仍然沿着這條道路前進,一心希望儘可能深刻地融彙現代思想所從事的研究、發現及惶惑不安。幾個世紀所形成的智慧,並沒有被流逝的時光所消磨,我一直力圖使這智慧之光照臨,並融於現代思想。”從這段話中,我們可以看出來,他是把宣揚托馬斯·阿奎納的理論,當作了自己的歷史責任。在二次大戰期間,他參加了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抵抗運動,錄製廣播講話,向佔領區播放,以鼓舞法國人民反抗德國納粹的鬥爭。戰後他擔任法國駐梵蒂岡大使,並加入《聯合國人權宣言》起草小組,把他的思考貢獻給這個人類最重要的文獻的誕生。上世紀五十年代,他在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、芝加哥等著名大學任教。1960年回到法國。在他的夫人去世後,馬里旦定居圖盧茲,並且加入了耶穌小兄弟會。1973年病逝,埋骨於阿爾薩斯省的科爾伯斯海姆,與他一生摯愛的妻子葬在一起。對他的生平,我們就簡短地介紹這些,下次再談他的思想。

Let's block ads! (Why?)




September 07, 2020 at 05:34AM
https://ift.tt/323RYNH

法國思想長廊 - 自然法的捍衛者雅克·馬里旦第二節 信徒與思想者的一生 - RFI -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

https://ift.tt/3egJir6

No comments:

Post a Comment